穿行各学院 代课谋“口粮”
日前,萧慧收到朋友林成短信:“我又接了一门课,下学期代三门课,生活费没问题了。”和萧慧一样,林成也是在汉高校研究生,每周去一些二级学院、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代课,赚取生活费。
林成这次接下的是某名校武昌分校的一门课,每节课酬50元。他告诉萧慧下学期代课月入千元不难,不用为生活费犯愁。由于做的时间长,他已在几个学校代课。
萧慧去年下半年开始每周去武汉某大学校友会专修学院(以下简称“专修学院”)代课。去年9月,她在武汉高校网站上看到不少招聘兼职老师的信息,投了几份简历,很快华师传媒学院、某专修学院就跟她联系,经比较,她选择了专修学院。每周上2节,每节课酬40元。
萧慧后来发现:在二级学院、独立学院和一些民办高等院校,很多专科、本科课程都是聘请在校硕士和博士代,课酬在35元到55元之间,只有少数课程,聘请高校老师讲授。
兼职代课门槛低
“招聘兼职老师的门槛很低”,萧慧说,华师武汉传媒学院要求试讲,但某专修学院的孟姓工作人员直接打电话,让她领教材上课。萧慧说:“既没面试,也未对我的简历提出质疑,岂不是任何人捏造一份牛一点的简历也能去上课。”
专修学院招聘代课老师的杨某透露,代课老师流动性大,经常有人请假,让他很为难。萧慧就因个人原因请假两次,林成因要完成导师在外地的项目,直接请假一个月。
而且,有的老师一边在给大三上广告专业课,一边在给大二上《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萧慧也觉得,要讲好一门课,需要深厚的积累,才能把握准方向,中途她觉得讲偏了,但课程已过半,没办法了。小拓说平时经常做项目,一点知识随便一讲就是2节课,他基本不用备课。大部分学生也知道老师的身份,有人形容某些老师就像《围城》里的方鸿渐,拿着一本书就讲,不管自己懂不懂。
认真讲是一节课,随便讲也是一节课,对于兼职老师的监督,杨某说,权利在学生那里,最多给老师四次机会,四次课学生都觉得不好,就换老师。记者质疑学生自己都不了解课程的知识构架,如何公正地评判一个老师的好坏时,杨某始终强调,学生是主体,由学生决定。该校学生表示有过换老师的经历,但一门课频繁换老师,相互间衔接总有问题,最终“受伤”的还是学生。
学生利益难保障
为何存在大量兼职老师代课?杨某说有需求就有市场。每堂课,平均每个学生支付给代课老师的课酬不到1元钱,但他们每年交给学校的学费却接近万元。
以某专修学院为例,该校目前有1000多人,大三学生透露,开课最多的一学期有11门课,每门课每周上2个学时,以此为标准,按照一年10个月(仅剔除暑假)的学习时间算,每个年级每年学时是40周×22学时,即880个学时,每个学时付给代课老师50元(基本市场价)课酬,那么,该校3个年级一年的课酬开支是13.2万元,而学校一年要从每个学生身上收取800万的学杂费(8000元×1000人),也就是说学生学费中仅1.7%是用来支付教学中老师的课酬。
对此,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聘请老师应根据《高等教育法》的配置要求进行安排,学校应该有专业教师授课,各学院的上级主管部门有责任对所属的二级、独立学院进行监管。(本文受访学生均使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