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在《蚁族》一书中因关注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引起广泛关注后,上周六,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廉思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又披露了他对“蚁族”群体最新研究成果。经他和他的团队调查发现,一年时间内,社会阶层分化在加剧,近三成“蚁族”毕业于211重点院校,研究生比例也大幅增加。不过,虽然现在身处艰难环境,近半的“蚁族”却对未来成功充满信心。
调查:
“蚁族”学历本科最多
此次调查是廉思第三次展开对“蚁族”群体的大调查。最大的发现是,“蚁族”群体的学历层次在逐步提高,重点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通过与2009年北京地区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本科依然是“蚁族”学历层次中比例最高的,从去年的31.9%上升到49.8%,接近总数的一半。其次是大专,比例为22.4%。研究生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7.2%,而去年仅1.6%。成人/民办本科与专科的比例分别为7.2%与9.3%,
从高校分布来看,普通院校比重最高,为52.3%。其次为“211重点院校”,“蚁族”比例由去年的10.8%上升到28.9%。职业技术类院校毕业生最少,不到两成。“重点大学毕业生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昨天下午,已经在北京海淀区“蚁族”聚居地史各庄村住了半年的朱心聪这样对晨报记者说,他2年前毕业于“211重点院校”河北工业大学英语系,现在北京东二环一家外贸公司当老总助理。为了每个月550元的便宜房租在此租住已有半年,每天光是上下班坐地铁就要花3个小时路程。“这里还住过人大和北大的学生呢!毕业了大家其实还不是差不多?”
逾半“蚁族”对前途乐观
课题组分析发现,“蚁族”的社会公平感普遍偏低,家庭经济地位对“蚁族”的社会公平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蚁族”选择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权力(29.8%)、家庭出身(19.4%)和阶层(16.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道酬勤”,在朱心聪简陋的出租屋里,晨报记者看到这个养着一只3个月大的苏格兰牧羊犬的青年,在墙上贴着两幅写得并不太好的书法,上面还盖着自己刻的印章。“‘蚁族’对自己的前途比较乐观,83.6%的受访者认为未来5到10年内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会有所提升,逾半数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会成为社会的准精英或精英。”这是廉思和他的团队调查发现的现象。
另外,社会普遍认为“蚁族”是弱势群体,但今年的受访者,无论是否认同“蚁族”身份,都没有显著地认为“蚁族”是弱势群体。
分析:
重点院校学生更迷恋大城市
在廉思看来,“蚁族”群体中重点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激增,这反映了高等教育和产业结构脱节。“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合格的钳工、焊工,另一方面通常意义上的‘好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了,高校的优越并不能作为找工作判定的全部标准。”廉思告诉晨报记者,另外调查也发现,重点院校的学生和普通院校学生相比,更不愿意离开大城市去中小城市就业,而是愿意蜗居在大城市。“特别是从小城市考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重点本科的学生,高考分数都很高,这些学生中学时也都非常优秀,有的读大学时甚至全村敲锣打鼓庆祝。他们在大学里受的是精英教育,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值也很高,最后觉得一定要留在‘北上广’才行。”
“虽然现在互联网方便。但是说起去中小城市工作,很多‘蚁族’就会问,有没有音乐厅、咖啡厅、博物馆?在这些毕业生看来,大城市代表了主流,他们不想被主流抛弃,宁愿在远离城市中心辛苦蜗居,也要贴着主流。”廉思说,“蚁族”的这些想法其实反映了大城市管理者解决“蚁族”问题的根本,不是仅靠拆掉他们居住的“唐家岭”让“蚁族”搬走,而是应该让他们真正融入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