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北京城市学院在内的5所民办高校已通过教育部审批,从2012年起可以正式招收研究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研究生教育资格,普遍认为,此举标志着民办高校学历培养层次进一步提升,打破了过去研究生招生由公办高校、科研院所独家垄断的局面,甚至会引发蝴蝶效应。
教育部此时出台的这一教改政策,值得大声叫好。允许民校进入公平的生源竞争环境,鼓励教育朝专业化、实用性方向发展,迫使公校及时调整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对公校民校之间进行新一轮教改洗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越来越清楚,名校文凭也难以换回一个饭碗,不顺应时代需求,指望庸庸碌碌混过大学四年,无疑是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因此,近年来,拒绝高考、退考、留学等人数不断攀升,这些数据也正告诫诸多学府:不改革,无生源,消亡不远矣。
本次允许民校招收研究生,使其名正言顺进入教育市场,与公校共同参与生源竞争,公校便不可以坐以待毙,必须做出改革。改革的方向除了调整教育模式,适应社会需要,别无他法。有人担心,市场会不会不认可民校的文凭?纯粹是杞人忧天,更应该担心的是,市场还会不会认可有些名不副实的公校文凭?
市场是具有天然调节能力的,任何一种垄断都会阻碍中国的发展。政府在打破公校垄断、逐步开放民校进入市场已经开了好头,但政策还可以改革得更给力一些,比如鼓励更多的民校加入市场,从多种渠道寻求发展,吸引外来资本加入,成立发展基金,在培养专业化、特色化、精英化人才方面有更为充裕的条件。民校也应趁机抓紧在全球化经济中向培养高科技、职业化人才转型,而不仅仅是培养世界工厂劳工,作为教育改革的试点,脱离僵化思维,给教育事业带去生机和活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重振民众对中国教育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