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大学毕业以后,24岁的张辰没找工作,而是从老家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附近租了间小房间,专心准备研究生考试。
165万人登记参加将于明年1月份举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其中有许多人和张辰一样,希望通过这场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一直梦想能上北大,但是当年高考没考好,考研是我能上北大最后的机会。” 张辰说。
然而,像张辰这样来自普通院校的学生,通过全国统考进入知名大学的机会正越来越少。除了研究生考试里逐年增加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知名大学提高了通过推荐免试录取的比例。
不少高校认为,自主招生挑选出的推免生更符合本校特点和专长,有益于学术研究,而反对者指出,提高推免生比例有失公平,损害了统考生的权利。
为了在教育公平与提高生源质量之间寻求平衡,我国多年来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和推荐免试两种方式并行来选拔全日制研究生。推免录取的比例通常低于全国统考。
但是,近年来,国内知名大学录取推免生的比例有了明显提高。北京大学招收的研究生中,推免生比例从2009年的39.9%上升到2011年的45.8%。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负责学生事务的曾娇丽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通过追踪反馈来看,推免生的学术素质和科研精神相对较强。而且选拔推免生的时候,学校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本校的特点安排选拔方式,挑选出更合适的人才。
目前推荐免试方式最大的争议在于,并非所有高校的优秀毕业生能有推荐免试的机会。全国共有85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而只有312所高校有推荐本校优秀毕业生的资格。其他院校的学生和社会人员想成为全日制研究生就只能参加国家统一考试。
烟台大学大四学生王蒙觉得推免比例提高对自己很不利。“本来,好学校的毕业生考研就有优势,特别是考本校的研究生更有优势。如果继续扩大推免生比例,像我这样读一般学校的考生考中的机会就更小了。”
知名大学对推免生的“喜爱”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统一考试的缺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林杰认为,标准化的统考制度是从教育公平的原则出发,可以有效防止自主招生中存在的暗箱操作和腐败问题,但它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忽视了学校和专业差异,忽略了导师的招生自主权。
2005年,著名画家陈丹青请辞清华大学教授职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研究生招生设置外语和政治科目并不符合美术专业的特点,专业优秀考生反而难以被录取。
全国研究生考试包括英语、政治和两门专业课测试;而参加推荐免试的考生则只进行专业领域的考试或者面试。
“我也不喜欢统考的方式,很多科目都是在考查学生的记忆力,而不是创造力和学术素质。”张辰说。
林杰认为,研究生人才选拔的自主权应该更多地下放给高校,由他们根据学校、学科和导师的具体要求及考生的特点来决定考试内容和录取标准。“研究生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而是精英教育,效率是招生的首要原则,选拔出优秀学生才是最重要的。”
不少教育专家还建议,国家应进一步改善统一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同时加强对高校自主招生的监督,及时公布相关信息,防止腐败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