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考研圆梦有其合理性
岳昌君,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
美国等国家的研究生招生制度采取的是申请制,学校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我认为我们的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可以挑出一部分优秀人才,但分高的不一定真优秀。
其实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这些年一直在改革,比如提高研究生推免比例,在部分试点高校的学院,像北大教育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就全由推免产生,这些推免的学生既有北大的,也有校外的。我们的研究生培养体系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是脱节的,所以北大鼓励硕博连读。
此外,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通过考研来圆自己的名校梦,这也是有其合理性的。我们的高考的公平性其实是省内公平,但是地区间不公平。比如河南、山东考生多,但北大、清华的招生名额并不多。所以他们本科考上北大清华的概率就较低。但是考研没有地区的指标,相对就公平很多了。再者,我们劳动力市场不太规范,用人单位看重名牌大学学历,劳动力市场发出的文凭信号也会使学生争着考名校。
研究生教育先要回归理性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要考研回归理性,首先要研究生教育回归理性,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尤其是研究生招考制度,切实建立研究生导师制;其次,应对大学教育实行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不能再用就业率、考研率这种功利的指标评价大学。在发达国家,评价一所大学的教育质量,通常用的指标包括新生选拔率、学生毕业率、教育资源率、校友捐赠率这些过程性的指标,关注的是学校是否重视人才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评价以及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再次,要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打破“学历社会”,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新的人才评价体系。以毕业学校、学历高低来评价人才的方式,是极粗放的,这已经造成“学历高消费”、“人才浪费”等严重问题,有必要改变这种评价体系,否则,面对用人单位不合理的学历要求,学生是很难有理性的选择。
这些非教育因素主导考研选择,考研热就难以降温。
建议考试更科学
李奇,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
在我看来,我国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和国外的相比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国外的GRE等考试也是统一考试,而且学生要想考名校、拿奖学金的话也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国外招生的自主权在学校,而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会参与其中。
不可否认,统一的大规模考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很难实现个性化。但它的优点也是很明显的,可以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能力等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这是院校自身的考试很难做到的,考题都是涉及统计和测量的,不是专业机构出的试题很难保证全面而有深度。增加研究生推免名额,可能减轻了学生压力,但更多的压力转移到选拔方了。
所以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让考试这项测量工具能对考生做出更好的反应,比如不是单纯考察学生的存量知识,而能更多的体现其批判性思维。在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再加上学校的面试,双方相互印证,更有利于选拔出优秀、合适的人才。
明年即将取消公费研究生,这是很正常的。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它有一定的公益性,但不同于义务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引入成本分担机制也是世界趋势。研究生可以通过获得奖学金及贷款等方式来支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