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研招考试 > 考试信息 > 正文
2014考研政治考前点睛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发布日期:2013-12-24 09:44:00 来源:万海学文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重要前提。

  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毛泽东分析战后国际形势,提出了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的两点论。

  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在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在美国和苏联之间有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1974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他对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对于我们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还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先后提出了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称霸;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反对以大压小、以强凌弱;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结成广泛的反帝反霸斗争的国际统一战线等著名论断。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判断。1985年,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另一方面,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世界还很不安宁,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强调要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从两大阵营对立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再到两极格局终结、走向多极化的曲折发展过程。
随着一些国家经济政治力量的兴起并迅速上升为对全球具有重大影响的新的战略力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和削弱。国际舞台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和大改组的局面,世界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的终结。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是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前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大国关系新一轮调整互动的主线是既竞争又合作。但从总体上看,西方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在国际体系中仍处于主导地位,这一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由于全球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把世界连成一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世贸组织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第一,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跨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秩序仍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二,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新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财富的增长速度,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资本的跨国流动,是资本国际循环与周转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

  应对全球性危机,需要增进合作。各国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经济稳定发展。国际社会还应共同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构建互惠共赢的多边经济体制,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以和平、发展、开放、合作、和谐、共赢为原则,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第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生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改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中国人民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新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第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014考研政治考前点睛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