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研招考试 > 同等学历申硕 > 正文
2010同等学历申硕新闻传播新旧大纲对比
发布日期:2010-01-29 09:08:00 来源:环球卓越

    201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大纲发生了变化,对于考生来说无疑是头等大事!为了给广大考生提供及时、专业的考试信息,环球卓越教学部在第一时间,邀请新大纲研究组权威老师为大家详细解析新旧大纲的差异,帮助广大考生正确备考,顺利通关!

  一、考试题型

  2010年新大纲样卷和之前考试真题对比,题型都没有变化,依旧保持以下几大题型。

  1.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2.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3.分析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4.实务操作题,30分。

  二、各章节具体变化

  通过下面的对比图,我们能直观的看到以下几点:

  首先,变化最为明显的是第二编新闻传播历史部分,无论是中国新闻史还是外国新闻史,整个章节结构与名称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以时间和重大历史事件为标识进行划分的章节结构改换成了新大纲中以新闻传播制度的历史发展为标志的划分手法。由此也可以看出,新大纲更加注重新闻传播制度本身历史的发展,侧重于新闻传播专业史学的研究,依照以往大纲进行复习的考生对这一方面要进行特别的注意。对于第一次接触考纲的考生来说,则需要适应由原来的纯粹历史学习转变到对新闻事业历史的学习当中来,对侧重点的把握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其次,变化较为明显的是第三编第四部分广播电视新闻部分。这一部分的变化虽然没有像新闻传播历史那样明显,但是整个章节结构侧重点上还是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电视新闻比重在整个章节结构中比重下降,新大纲用四章内容来进行对电视新闻的讲解,比照旧大纲减少了一章,此外,叙述更成体系,严格按照综述,体裁形式,节目策划与编排的方式进行论述,对于考生来说更加有利,更有利于考生成系统的进行复习。其次,将广播评论一章内容删除出了考试范围。

    另外,在章节变化上来看,第四编第二部分公共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十章变为了十一章。尽管多出一章,但是我认为对于考生来说是有利的,从详细内容上看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是整体论述结构却更加严密成系统。因此建议曾使用旧大纲的考生对重新进行复习,以此来适应新大纲的体系。

  最后,从其他细节变化来看。新大纲在一些细节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动——如,删除了一些概念性的内容,将旧大纲中作为考点的一些概念删除出考纲,如在第三编第一部分中,将消息结构、新闻背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概念统统删除。另外也加上了一些与现实新闻界现象相关的问题。比如,在新闻评论与写作的第三章第一节中,加入了有偿型新闻线索及其来源——这可以说是当代新闻媒介发展、新闻竞争激烈下的产物,因此新大纲与时代的贴近性更强,对于考生来说,密切关注新闻界现状对于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编  新闻传播理论

新 闻 理 论(该部分内容没有变化)

章节

新大纲

旧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绪论

第二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

新闻传播的起源

第三章

新闻传播的过程

新闻传播的过程

第四章

新闻传播的要求

新闻传播的要求

第五章

新闻传受的心理机制

新闻传受的心理机制

第六章

新闻传受的心理机制

新闻传受的心理机制

第七章

新闻传播的演进与新闻事业的产生

新闻传播的演进与新闻事业的产生

第八章

新闻媒介的有机运行

新闻媒介的有机运行

第九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形成及其特征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形成及其特征

第十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

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

传 播 理 论(该部分内容没有变化)

第一章

总论

总论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五章

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

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

第六章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

第七章

传播制度与传播媒介

传播制度与传播媒介

第八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九章

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研究

第十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二编 新闻传播历史(变化最大)

中国新闻传播史

章节

新大纲

旧大纲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章

近代报业在中国的出现

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传入

第三章

外报在中国的拓展与垄断

民族近代新闻是传播事业的产生

第四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现与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

清末民初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第五章

民族报业的勃兴与国人在境外的办报活动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六章

自由新闻体制从确立到扭曲与民族报业的职业化走向

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七章

通讯社、广播电台及新闻学研究与新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八章

新文化运动中报业的发展变化与我国无产阶级报业的星期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九章

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成熟与全面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十一章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传播事业的艰难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十二章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台湾、香港及海外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变化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建立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曲折发展

台港澳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历史

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日趋繁荣

第十六章

1949年后港澳台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外国新闻传播史

章节

新大纲

旧大纲

第一章

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于发展

古代新闻传播

第二章

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近代报业的发展

第三章

一战前后的新闻传播事业

现代报业的发展

第四章

二战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

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章

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六章

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

Internet的兴起与应用

第七章

关于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论争

第三编 新闻传播业务(第四部分变大较明显)

新闻采访与写作

章节

新大纲

旧大纲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特点与任务

新闻采访的特点与任务

第二章

记者的新闻敏感与语言敏感

记者的新闻敏感与语言敏感

第三章

掌握新闻线索和设计采访方案

掌握新闻线索和设计采访方案

第四章

访问的艺术

访问的艺术

第五章

善于用眼睛采访

善于用眼睛采访

第六章

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

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

第七章

增加新闻报道的信息量

增加新闻报道的信息量

第八章

消息写作

消息写作

第九章

通讯写作

通讯写作

新闻编辑

章节

新大纲

旧大纲

第一章

新闻编辑概论

新闻编辑概论

第二章

报纸设计

报纸设计

第三章

新闻报道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

第四章

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

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

第五章

新闻稿件的修改

新闻稿件的修改

第六章

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

第七章

图片编辑

图片编辑

第八章

稿件配置

稿件配置

第九章

版面编排

版面编排

新闻评论

章节

新大纲

旧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绪论

第二章

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说理艺术

新闻评论的说理艺术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基本体裁

新闻评论的基本体裁

第七章

新闻评论的边缘体裁

新闻评论的边缘体裁

第八章

广播评论的特殊样式

广播评论的特殊样式

第九章

电视评论的特殊样式

电视评论的特殊样式

第十章

网络言论的特性与形态

网络言论的特性与形态

广播电视新闻

章节

新大纲

旧大纲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与特点

广播电视概述

第二章

广播电视概述

广播电视综述

第三章

广播新闻的常用体裁和报道形式

广播新闻的常用题材和报道形式

第四章

新闻性广播节目的编辑与主持

广播评论

第五章

电视新闻概述

新闻性广播节目的编辑与主持

第六章

电视新闻的常用题材和报道形式

电视新闻综述(上)

第七章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电视新闻综述(下)

第八章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

电视新闻性节目

第九章

电视新闻言论类节目

第十章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

第四编 广告与公共关系

广告学

章节

新大纲

旧大纲

第一章

广告概述

广告概述

第二章

广告发展简史

广告发展简史

第三章

广告机会分析

广告机会分析

第四章

广告策划

广告策划

第五章

广告表现策略

广告表现策略

第六章

广告媒介策略

广告媒介策略

第七章

广告组织与运营

广告组织与运营

公共关系

章节

新大纲

旧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绪论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功能观念与工作原则

公共关系的社会职能与功能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工作对象

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

第五章

公共关系工作手段——传播

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与工作机构

第六章

组织机构的主要公众关系

公共关系工作手段——传播

第七章

公关活动规律与公关策划

公共关系状态和公共关系模式

第八章

公关形象管理

几种基本的公共关系

第九章

公关危机管理

公共关系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则

第十章

各类组织的公关管理

公共关系工作者

第十一章

公关机构、人员与职业伦理

 

2010同等学历申硕新闻传播新旧大纲对比
字体: A+ A A-